close

主圖  

文/Sophie Liu

 

我曾問在校園擔任心理諮商師的朋友:「現在的孩子,會常常需要心理輔導嗎?」

她帶著心疼的眼神告訴我:「會,而且到我們這邊的孩子,通常情況已經瀕臨崩潰、非常嚴重了……」

 (從她的神情中,似乎能看見那些孩子抑不住的眼淚、驚恐的崩潰,或傷到麻木的漠然。)

我詫異地追問:「那麼這段時間,孩子的父母、師長難道不知情嗎?」

 

「父母或許可以察覺他們身體的不適,但精神的一點點崩毀確實是難以察覺的。」

 

當心裡的傷累積成憂鬱之網時,並非單憑「想想那些愛你的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口號,

就能抑制孩子走入自我毀滅的黑洞。因為,真正的憂鬱,不願呼救;最深的憂鬱,

甚至能以模範生的面具傍身,夜夜仍為了不知為何奮鬥的人生低泣。

 

 

那麼,誰來拯救這些迷失人生意義的孩子?

誰能,將他們從下一個絕境之崖及時拉回?

 

 

孩子的境遇,讓我想到《我也曾憂鬱》書中,那些即使年歲漸長,同樣「不放過自己」,

仍於生命之河載浮載沉的人生主角們,是如何透過書中的引導,一步步踏上與身心和解的遙遠路程,

最終走出困住自己數十年的黑暗絲繭。

 

 

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之一,

是一位六十幾歲的李媽媽。

 

 

李媽媽的婆婆年輕時就守寡了,獨力養大五個孩子,卻被現實的重擔扭曲心神。

於是,婆婆把長年的不順遂,都發洩在李媽媽身上。而婆婆見人就抱怨的反覆無常,

連自己的孩子都受不了,對八十歲的婆婆愛理不理的,導致照顧婆婆的重擔,

又落到逆來順受的李媽媽身上,讓她身心俱疲。

 

 

當李媽媽給作者楊院長看診時,原本看來親切和善的表情,一談到婆婆的「精神虐待」,

就變得面目猙獰、咬牙切齒,即使不細究,也知道她的心有多痛,「這份恨」傷她有多重。

 

 

於是,院長建議李媽媽:「請您回家試看看,任何學會原諒婆婆的方法。」

 

 

兩周後,李媽媽回診,一談到婆婆,那些不堪的往事依舊歷歷在目,

她無奈地哭訴:「院長,我不是不願意原諒她,但就是無法釋懷。」

 

 

於是,院長教李媽媽排解心結的「小太陽呼吸法」,請她每日施作看看。

 

 

充滿能量的小太陽呼吸法

 

功效:

減輕壓力

安定情緒

活化全身能量

重塑腦神經

 

建議次數:

每回九次

每日三回

 

小太陽呼吸法步驟1  

小太陽呼吸法步驟2  

小太陽呼吸法步驟3  

Point

     將呼吸的重點放在吐氣上,緩慢悠長地吐氣,不要中斷。當吐氣到最後,

應盡量清空腹部,把癈氣吐得愈乾淨愈好。

     因為會用到腹部,所以最好別穿太緊的衣服。練習時不妨鬆開緊

繫的褲帶。

剛開始練習時,如果還不習慣,可以將雙手放在腹部,藉由腹部的膨脹、

消降,實際感受空氣吸入與吐出的變化。

 

 

 

練習小太陽呼吸法一周後的李媽媽,到了某天晚間,突然有個靈感闖進心裡。

她想到,自己只要看到路邊孤苦無依的老人,就一陣心酸,

於是她忽然聯想到家裡那位八十幾歲卻被孩子置之不理的「孤苦無依老人」。

當「原諒」的開關被「慈悲」打開了,幾十年的憤恨不平,一下子都釋懷了。

 

 

她走到客廳,誠摯地握著婆婆的手,將往日的埋怨和現在對她的心疼都緩緩傾訴。

沒想到,婆婆竟痛哭出聲,告訴李媽媽,其實她一直都很自責對媳婦的態度,但她真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

 

 

幾十年的恩怨糾結,就這樣解開了。

 

 

一旦試著「原諒他人」,就同時開啟了「原諒自己」的心靈力量。

 

 

當李媽媽在試著「原諒婆婆」時,

其實是鬆開心中「為何婆婆如此對我,我到底做錯什麼,我哪裡不好」的自我責難。

 

 

別忘了,當你對人生際遇感到無助、沉痛、怨懟時,不是「誰的錯」

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時間,學著長大,大到有能力去面對、承擔、處理這些不愉快的殘影。

 

 

 

「原諒對方」,就是「原諒自己」。

 

 

關於人生,每個人都還在學。

包括爸爸、媽媽、老師,

和同學、同事、主管……

 

 

「原諒自己」,你就獲得此生最大的自由,

以及,改變的權力!

 

 

Fighting

 

 

我也曾憂鬱-立體書封  

──部分內容擷取自《我也曾憂鬱》

arrow
arrow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