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hygge 能在目前的丹麥社會蓬勃發展,卻不免遭受其他勢力的威脅,
例如健康觀念、數位媒體與講究效率的社會。
知名的生活風格達人安‧
葛萊德(Anne Glad)表示,
若丹麥人仍想追求
hygge,就需要重新思考hygge的定義。她說:
 

hygge 不僅過去在丹麥蓬勃發展,現在丹麥仍擁有發展hygge 的最有利條件。
只要外在有黑暗的時光,
hygge 就會永遠存在。
這時丹麥人會窩在室內,請朋友來作客。
居家是
hygge 的聖堂,這情況已延續數千年。
早在維京人的時代,他們就會請朋友在冬天來宴飲,享受
hygge,規劃夏日之旅。

 

這是丹麥人延續至今的基本居家文化。經濟衰退反而為hygge 帶來優勢。
從近年的經濟危機來看,民眾生活方式越趨內向,
更常待在家,和親朋好友的關係更密切了。
我們會點燃自家壁爐的柴火,親手在爐子上燉煮食物,
還拿出桌遊同樂,也有更多反思的空間。
以前講究擁有,現在講究了解。因此在經濟衰退時,我們更常讀書、上課、聽演講。
大家樂於參與地方社群,若擔任受人信賴的職位會覺得光榮,例如擔任幼稚園委員。
但是在經濟成長時,大家寧願要和家庭扯不上關係的職位。

 

但是現今社會也有威脅hygge 的趨勢。
如今民眾崇尚身體健康,因此把甜食、蛋糕、啤酒與葡萄酒等
hygge 有關的食物,視為健康大敵。
健身房的數量不斷增加,丹麥人比以前更注重血壓和膽固醇指數。
馬拉松以前只屬於少數狂熱的傻瓜,現在成為全民運動,成千上萬的人開始跑馬拉松。

 

從這方面來看,hygge 的形象面臨考驗。
如果健康風潮持續成長,越來越多人重視,那麼
hygge 恐將面臨苦戰。

 

數位與社交媒體都是威脅。研究顯示,大部分丹麥家庭有時感受到壓力很大。
問題是,丹麥父母的工時並未延長,休閒時間也沒有減少。
當今社會的改變在於,大家把時間耗在數位媒體,因此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
我們不覺得光乖乖繳稅,當個奉公守法的好國民就夠;
我們還要有志業、有家庭、美麗的住家,
打理外表與實現自我─還要在社交媒體上談論這些層面。
社交媒體剝奪了家人的團聚時光,也減少親子共度的時間。
父母若限制彼此或孩子的上網時間,還可能導致衝突。

 

這時有人會懷念起以前只有電視的美好時光。
問題是,老派的電視也不無缺點。
電視發出鬧哄哄的聲音時,我們也察覺不到
hygge 的存在。
家人團聚與甜食,才是
hygge 的重要元素,
但如果大家只盯著電視的週五娛樂節目,就只會囫圇吞下甜食,
不懂得好好品嘗,渾然不在乎同坐在沙發上的人。
不僅如此,一般人還認為,電視螢幕開著時瞥一眼臉書也無妨。


要抵抗這些威脅,讓hygge 在講究健康、個人化的時代受歡迎,就必須重新定義。
hygge 可帶來群體的歸屬感,讓我們活在當下,也讓我們沉思與休息。
hygge 帶來的這一切,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
有人花大錢在假日去健行或做瑜伽,追求的不就是這些嗎?
不過如今在追求
hygge 時,可能需要離開沙發,到戶外享受新鮮空氣。
hygge 需要你起身、行走與對話時才能完成。
hygge 需要主動創造,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它發生。
hygge 是親子一同前往森林中,以孩子的步調散步,
花時間體會微小的經驗,例如觀看小甲蟲爬過葉子。

hygge 需要說服我們,把剛烤好的麵包拿到戶外享用,會比在沙發上吃更能碰上hygge

 

hygge 需要新競爭者成為同盟,例如五花八門的影音產品。
目前有聲書的銷量已超過電子書,播客與電台節目也更受歡迎。
比起靠著眼睛來吸收知識和娛樂,聆聽更需要你專注當下,這條件也更適合孕育
hygge

 

最重要的是,hygge 需要倡導,讓丹麥人能以hygge的歷史為傲。
hygge 是當北歐人最美好的優點。
正因為
hygge,我們的居家生活能包容他者,不僅僅是我們自己而已。
正因為
hygge,大家會想要相聚,輕鬆閒聊。
千餘年來,
hygge 一如黑暗中的光芒,陪伴我們度過六個月的漫長冬季。

 

 

 

arrow
arrow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