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68064_s.jpg

文/崔旼俊

孩子為什麼只想玩手機?
智慧型手機是男孩最棒的玩具,它能夠充分滿足男孩想要得到認可的特有欲望和自主性。
然而,並非所有男孩都會對智慧型手機上癮。

諮詢時,有兒子的媽媽絕對不會忘記抱怨智慧型手機。特別是自主性越強的孩子,越喜歡玩智慧型手機和IT產品,因為這些產品能讓他們輕鬆支配環境。對男孩子來說,這和找到自己定位的強烈權力欲望正好一致。最近小學裡的男孩聚在朋友家大玩手機遊戲後,才各自回家的情況相當普遍。

智慧型手機既是人類文明的禮物也是詛咒。在餐廳裡哄哭鬧的孩子時,比起媽媽的懷抱、管教或玩具,智慧型手機才是萬靈丹。把智慧型手機立好,幫孩子找出他喜歡的影片,那些本來不管怎麼哄都不肯聽話的孩子,會奇蹟似地安靜下來。

事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接受刺激,並因此逐漸發展出自己的能力,這和野生動物在自然中被喚醒而變得聰敏,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在這種不斷被刺激的過程中,可能會覺得徬徨失措,偶爾因為受挫而變得消極或出現脫序行為,最後在獲得進步的同時,學會適應生活。然而,智慧型手機卻讓孩子不需要特別努力,或是只需要付出用手指觸碰的小小努力,就能切換畫面,充分滿足自己想要的刺激。

隨著孩子喜歡上智慧型手機而產生的問題是─他們漸漸適應了不用行動、不用思考、不用觀察的生活。比起頑皮的孩子,我更擔心沒有欲望也沒有精力的孩子。

所謂調皮,換個方式想就是為了找尋新的刺激而不穩定的狀態。根據觀點的不同,也可以看作是擁有學習的欲望。除此之外,也可能還有其它更積極正面的解釋。事實上,調皮的孩子並非學習能力低落,在需要瞬間爆發力的情況之下,或學習新事物時,往往能展現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類似這樣的研究結果持續不斷地出現。

但是,沉迷於智慧型手機的孩子不同。如果問沉迷於智慧型手機的男孩,不讓他們用手機的話,他們會想做什麼,十位中有九位會這樣回答─「沒什麼想做的事。」

對於頑皮的孩子,媽媽和老師只要稍微花點心思,讓孩子自己找到渴望的事物,並從旁予以支持就可以了。然而,沒有欲望的孩子就真的尷尬了。

比起女孩,男孩沉迷於電腦遊戲的比例,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其中也包含手機遊戲在內。為什麼會這樣呢?玩遊戲時,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輕鬆提高得分,並且得到朋友的認同。
在父母管不到的地方,建立起只有我自己的世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雖然有人努力傳播智慧型手機的危險性,並花了很多精力試圖把孩子跟智慧型手機、電腦遊戲隔離開來,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導致孩子沉迷於智慧型手機的根本原因。

俊宇、俊英、民赫和正民是下課後會蹲坐在走廊上玩三十分鐘手機遊戲後才回家的四人幫。除了這些孩子之外,智慧型手機遊戲在其它男孩之間也相當受到歡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逐漸普及,以及絢麗的遊戲登場,男孩漸漸被手機支配。如果說以前禮拜天早上播放的迪士尼動畫能風靡全國孩子,那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則是掌握了孩子的心。

長期觀察孩子後,我發現就算每個小孩使用手機的時間一樣,也並不是全部人都會上癮。有些孩子只要稍微玩一下,就會像中毒似地不可自拔,而有的孩子就算玩更久也不會上癮。

此外,如果把手機搶走,有的孩子會哭得像是失去了一切,反應十分激烈。然而,也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就算玩遊戲時很興奮,時間到了還是可以馬上放下手機,投入其它事情。當媽媽說不要再玩手機時,雖然有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但是有些孩子卻聽不進去。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差別是什麼呢?

我們對上癮的認知有所誤解。雖然很多人認為像毒品只要接觸過就無法自拔,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有些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人,會依照醫生的處方施打高濃度的管制藥品。儘管醫院提供的管制藥品反倒比外頭的還要純、還要強烈,然而卻沒有發生上癮的情況。

在一九七〇年代,心理學家布魯斯‧ 亞歷山大博士成功創造了讓白老鼠輕易上癮的環境,研究指出:被單獨關起來的白老鼠喝了摻雜海洛因的水後,會逐漸上癮;另一方面,一群快樂地待在一起的老鼠卻未對海洛因成癮。他指出並不是全部老鼠都會上癮,只有被切斷外界聯繫而孤單的老鼠才會上癮。

這套理論也適用於我們的孩子。毒品成癮與智慧型手機成癮有部分相似。缺乏人際互動,或無法獲得認同的孩子,相較於和家人相處時間長並獲得認同的孩子,更容易出現上癮症狀。

每當看到對智慧型手機成癮的孩子時,大人最先想到的方法都是沒收手機,很少人深入了解上癮的原因,搞不好孩子對智慧型手機上癮,只是一個表象也說不定。

問題其實出在為了獲得更多的人際互動與情感認同,而逐漸依賴智慧型手機。

反之,如果孩子和家人、親友互動頻繁,並且在得到關心的環境中長大,就算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相同,上癮的程度也相對比較小。

如果時光倒轉,回到在操場就能找到一堆朋友的時代,當時若出現手機會怎麼樣呢?那時智慧型手機也能擄獲孩子的心嗎?

我並不這麼認為。如果說孩子正逐漸對智慧型手機成癮,在煩惱要如何讓孩子不使用手機之前,要先思考如何改善缺乏人際互動及情感認同的現況。

對於應該要跑跳玩耍的兒子而言,十個小時的洋娃娃遊戲並沒有幫助,他們需要的是父母陪他一起跑跳玩耍一小時﹔如果是對車子很有興趣的兒子,最重要的是挪出陪他一起研究車子的時間。

因此,孩子究竟對什麼事物有興趣?父母要留心觀察並明確感知是相當重要的。

書封_被兒子搞瘋的媽媽25.jpg

arrow
arrow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