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work-1752889_960_720.jpg

文/韓國「教養之神」吳恩瑛 醫師

               最容易讓父母失控動怒,斥責孩子怎麼不快點完成的導火線之一,正是「家庭作業」。作業是孩子必須完成的任務。寫作業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學習,更在於教導孩子責任感。父母應教導孩子完成被賦予的任務,遵守與老師之間的約定。因此,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父母下達的指令必須有助於孩子的成長才行。

當媽媽下達「作業一定要寫完」的指令時,孩子可能反問:「為什麼?老師又不檢查。」此時媽媽應繼續下達指定:「為了不被老師罵才寫作業,這是不對的。作業對你們非常重要,而且老師不是只針對你,而是對全班出的作業。再怎麼辛苦,別的小朋友都忍著寫完,所以你也不例外。老師出作業,是要讓你們培養完成任務的習慣。」總而言之,作業非完成不可。

至於寫作業的時間,由孩子自己決定。「今天一定要把作業寫完,時間你自己決定。你打算怎麼做?」「十點我會開始寫。」「十點才開始,如果寫得太晚,你就沒時間睡覺了吧?得早點開始寫才行。」以此方式循序漸進引導孩子。「那麼九點。」「好,你看一下作業的分量,這些你可不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寫完?」「咦?怎麼這麼多。」「那就再早一點開始好嗎?」像這樣,以「作業非寫不可,再累也要寫。時間由你決定」的方式進行對話。在訂定標準的過程中,與父母一同學習如何拿捏。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接受基本的規則,而在學習自我調整的同時,孩子也才能成長。

「立刻去做」是父母單方面決定的標準。正確來說,是讓父母覺得舒坦的標準。當父母催促孩子的時候,總希望自己「話一說完」,孩子「當下立刻」行動,並且盡快完成。因為這麼一來,才覺得心安自在。父母設下過於不通人情的標準,當孩子不能順從這套標準時,父母卻大感不滿而斥責孩子,執拗地多次重複相同的命令。如果孩子不肯加快動作時,我們必須先思考的問題是:「設定這些標準的方向是為了我自己,還是為了 孩子?」

假設孩子說好九點前完成作業,最後卻沒能及時完成。此時,一般父母多會在心裡一邊想著「我實在不該讓你自己決定時間……」,一邊感受著被背叛的滋味。父母必須多讓孩子嘗試失敗,才能讓孩子在過程中學習。不多訓練孩子嘗試失敗,只一味提出大人認為的正確標準、能獲得良好結果的建議,並勉強孩子盡快照做,這其實也是為了讓自己心安。因為孩子多次嘗試失敗的模樣,令父母於心不忍,而孩子沒有寫作業,到了學校遭受老師的責罵,也是父母無法接受的事情。為了避免那樣不安的情緒,於是選擇不讓孩子嘗試失敗。

在進入校園前的孩子,情況又是如何?幼兒期的孩子也有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其中包含了認字的學習。對於這些孩子,父母不可下達過於生硬的指令,例如「現在、立刻」等命令句。因為此一時期的孩子並沒有能力自行安排時間,父母應當以更具體的指令引導   孩子。

假設孩子放著練習國字的作業不管,全神貫注在卡通上。媽媽要指著時鐘告訴孩子:「指針走到這裡的時候,卡通就結束了,之後一定要寫作業。因為你比較早睡。」若孩子不從,那麼父母該做的不是生氣,而是讓孩子先有一次太晚寫作業而很辛苦的經驗。接著隔天再一次與孩子商量。「瑞熙呀,經過媽媽昨天的觀察,你作業寫得太晚好像很辛苦。那麼今天先寫完國字再玩吧?」像這樣建議孩子更改安排事情的順序,是為了讓孩子嘗試失敗,藉此教導孩子自我管理的方法。昨天失敗,不可能今天立刻成功。就算失敗,今天仍然可以再挑戰一次,並且務必讓孩子再次嘗試。直到孩子能自行體會到「啊,原來要這樣做才對」為止,父母必須不斷讓孩子多次嘗試失敗。當不斷重複某件事時,孩子將可從中領略出做事的訣竅,進而適應安排事情的訣竅。這個過程相當重要。如果孩子特別不遵守指令、不聽媽媽的話時,首要任務是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辦法,是和孩子盡情玩耍。「媽媽先和你玩三十分鐘,之後就要寫作業囉!」媽媽提出這樣的建議,孩子必定乖乖聽話。

到了該出門的時間,孩子卻一再拖延時,只要像前面多次強調的方法一樣,按照媽媽的安排進行即可。「如果你能在約定好的時間前穿好衣服,那是最好的,可是如果還沒準備好的話,媽媽只能直接把你抱出門了。時鐘指針走到這裡,我們就得出門。」孩子也許會問:「如果衣服還沒穿好呢?」媽媽只要這麼回答:「那就把衣服帶出門再穿。」如果現實情況不允許繼續等待孩子,就必須化指令為行動。無條件等待孩子,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要讓孩子知道,現實情況下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事情,就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處理好。

身為職場婦女,難免會有一兩次因為孩子的關係,不得不打電話通知公司:「因為孩子,今天可能會遲到」。但是不可能天天如此。那麼就得先向孩子說明狀況。如果媽媽非得八點十分出門不可,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可以等你等到八點,如果你還沒好,無論如何都得出門。」要是還沒刷牙,可以試著把牙刷交給幼稚園老師,拜託老師:「請幫幫忙,真的很抱歉。」要是衣服還沒穿好,不妨先以外套簡單遮住孩子凌亂的衣著後,帶上換穿衣物,請幼稚園老師協助換穿。唯有如此,才能教導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務必出門的道理。

多數父母經常犯下這樣的錯誤:說好等到八點,在此之前卻不停過度催促孩子。雖然孩子年紀還小,父母必須在過程中不斷提醒孩子。「快要八點了,動作快。」這種程度的提醒最適當,不可再過度的催促。當媽媽要求孩子「去換衣服」後,自己去做其他出門準備,回過頭來檢查孩子時,多數的孩子可能都還沒穿好。其實並非只有你們家的孩子如此。此時,父母不應該責備孩子:「你為什麼這麼不聽話?」而是先幫助孩子穿好衣服。例如幫孩子兩隻腳穿進褲子後,接著要求孩子完成剩餘步驟。此舉對於媽媽與孩子,都可實際達到幫助的效果。

當媽媽有空閒時,也可以多幫助孩子練習。在不必上班或上幼稚園的週末,出門前往超市之前,告訴孩子「○○點○○分前要準備好」,製造練習的機會,並且觀察孩子準備的過程。因為此時媽媽擁有較充裕的時間,更能清楚看出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才能加快準備速度。

書封_再也不當吼爸吼媽(小).jpg

 《再也不當吼爸吼媽: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教養課》

arrow
arrow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