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幼兒期,勿傷純陽之氣
歸納歷代醫家所見,小兒的生理特點主要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幼兒期陽氣旺盛,處在以陽氣主導的動態平衡,例如用藥時,不必像大人一樣考慮補陰的需要。因為陽旺,趁勢向上,升發能力極強,陰津亦能同步隨之提升。體弱兒、先天稟賦不足者,另當別論。

幼兒體質易感易復、易寒易熱,要格外小心惡忤,所以幼兒除注意吃食、保暖,也要避免到人多處,不要到山林、醫院、宮廟,不要隨意讓人抱(不知此人磁場如何),特別是新生兒,形氣未定、囟門未閉。清明掃墓、喪禮、墓地,千萬不要帶幼兒前往,否則孩子回家可能出狀況。
 

新生兒期,媽媽哺乳要忌口

新生兒從母親子宮來到人間(產房),溫差至少十度,環境急遽變化,原本由臍帶輸送養分,改由口腔吸吮、腸胃吸收、肺部呼吸。而呼吸、腸胃系統皆剛啟用,五臟六腑、筋脈運作,還在試用階段,故臟腑嬌嫩、肌膚柔弱,血少氣弱,一如初生花瓣,須小心照顧。但由於剛出廠,只要母親孕期如法養胎、體氣不衰,新生兒問題就不大,只要順勢,不折其陽氣,必有足夠能量處理自身問題。

如果母親胎教很好,孕期不食燒烤炸辣,特別是辣(含腥燥)的食物,孩子比較不會有胎毒胎熱。而臍帶留得夠長(與腳掌同長),照顧得當,孩子就不易有腸風、脹氣、便血、便秘等問題。

新生兒保暖最重要,出生時產房與子宮溫差極大,醫生護士的寒冰掌,都可能造成問題。許多小兒甫出生山根隱現青痕,很多人以為是胎記或血管瘤,實是寒氣現形,經排寒調理的新生兒,這些多會淡去。產程易受寒,有太多難以掌控的因素,會遇到什麼醫師、什麼情境,每個人各有因緣,不能盡如人意,我們只能小心應對、盡力而為。

若孕期食水果冰冷,可能導致胎寒。哺乳的母親除了情緒要保持平穩,更要忌口,否則寒氣可能藉由哺乳傳給新生兒,成為孩子的體質。若用瓶餵,要注意始終維持在六十度左右,避免一次準備過多,喝到後來都涼了。錯誤的餵養和對待,才會養出多病的孩子。若母體羸弱,出生即有先天問題的孩子,則不在討論之列。

 

新生兒首重保暖

穿著

棉質長袖包屁衣、肚圍、襪子、帽子是基本配備,包巾視情況增減,質料厚薄依氣候而異,進入冷氣房要加包厚毯。

 

‧洗澡

新生兒身上有層胎脂作為保護之用,不需要每天洗澡,用溫熱水擦澡即可,胎脂自會慢慢退去,不必一下洗得很乾淨。嬰兒洗澡水夏天約四十度,冬天約四十到五十度,成人須實測水溫,謹防燙傷。秋冬洗澡,要加開浴室暖風機或暖氣,保持空氣溫暖,再脫去衣物。

嬰兒不需要每日洗頭,洗完澡用吹風機溫熱吹乾全身水氣,肯定舒服。不必用酒精消毒臍帶,體氣足,感染機會低,噴除風燥濕的發表中藥粉即可。

 

‧換尿布

忌用濕紙巾!冰涼的溼紙巾除了有寒氣亦含化學物質,即使用加熱器,仍會讓寶寶紅屁股,尿布疹也是排寒,不必擦屁屁膏,用溫熱水清潔屁股即可。外出可準備拋棄式乾濕兩用紗布巾,蘸溫熱水,幫寶寶清潔屁股。

 

退燒

要注意,別為新生兒、嬰兒隨意退燒!這要談到嬰兒的變蒸,變蒸理論從唐代孫思邈時期即有,宋朝之後受到質疑,後世很少提及,但從臨床經驗來看,我認為很有道理。

 

嬰兒的變蒸:每三十二天一變,六十四天一蒸,要到一歲左右,頻率才會降低。新生兒透過變蒸自體發熱的過程,加速他的成長。變蒸時耳朵、尾骨摸起來都是涼的,此時喝點杜仲水、米油或葱白薑粥即可渡過,毋須過度發汗。孩子發燒,只需要小心觀察,不必害怕,運用排寒族經常使用的吹風機,周身皆可吹,或煮藥草稍微浸洗皆可。寶寶的藥草浴,可用薑片、桂枝、荊芥煮水泡澡,芳香除風,大小孩子都喜歡。

 

嬰兒期,副食品忌水果泥

滿月到會走路前的孩子,稱為嬰兒。寶寶會翻身之後,要小心別跌下床,若不慎跌落,因其動物本能還在,不至於太嚴重(當然也要看是從多高的地方跌落),只要保持氣血暢順,幫助他收斂精神即可。

此時可以親餵或讓他喝點牛奶來安神鎮靜,雖然牛奶寒溼,不建議大人飲用,不過幼兒陽氣暢旺,喝一點無妨。中藥牡蠣、龍骨、茯神之類,亦能穩定情緒。照顧者要保持鎮定、不慌亂,才不致把恐懼傳給孩子,或點檀香穩定磁場,必要時甚至去收個驚皆可。

待孩子情緒穩定後,腫痛處用尿溫熱敷(隔棉布加暖暖包保持尿敷溫度,謹防燙傷)效果最好,因為幼兒陽氣足,身體自有能量轉化瘀傷。關於尿敷,我有不少病人都親證它的療效,人尿隨身寶,緊急狀況很好用,我大都用於外敷,外傷跌磕、蜂螫蟲叮,確有療效;情況嚴重時,可佐以內服。

《本草綱目》載,人尿為輪迴酒、還元湯,童男的尿尤其好用,若緊急狀況,成人的尿也可用。人尿性偏涼,滋陰降火、止血散瘀。

--------------------------------------------------------------------------------------------------------------

寶寶副食品忌水果泥

臺灣地處溼熱,大人都不該吃水果,何況是稚嫩的嬰幼兒?製作副食品的食材選擇眾多,除了米穀,如地瓜、南瓜、馬鈴薯等蒸熟,佐以燙熟蔬菜打泥,都很合適,儘量保持食材原味,不添加鹽或糖。

-------------------------------------------------------------------------------------------------------------

幼兒期,少吃甜食,顧護腎氣

孩子會走路後到學齡前,稱之為幼兒期。這階段可能已送托兒所或讓保母照顧,外出受寒、有外感症候時,回家後須排寒。可以泡腳、喝溫熱飲、杜仲茶、薑湯、吃葱白粥等,顧護孩子的純陽之氣。

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腎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所謂「藏」,一是藏(ㄘㄤ)五臟六腑由飲食水穀化生的精氣(後天之精),身體運作所餘的營養物質,會在夜間深度睡眠時轉化為精,藏於腎,封藏於骨,是維持生命、滋養人體各部組織器官,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

二,是藏腎本臟之精(先天之精),亦即男女媾精的精氣,是生育繁殖的基礎,與人的生殖、生長、發育和衰老有關。所以先天之精亦須以後天營養精微物質為後援,五臟精氣充旺,腎精的生成、儲藏和排泄才能保持正常。

學齡前的孩子若發育較緩乃腎氣不足之故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與牙齒發育也相關。可常喝杜仲茶、吃芝麻核桃酪、每日單吃一兩顆核桃也很好。但要注意甘甜入脾,脾屬土,土剋水,甜食吃太多會傷腎氣,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這不只是蛀牙問題,所以不要養成讓孩子吃甜食的習慣,更不宜以甜食作為獎賞。

 

 

-排寒問診錄-

慎防幼兒園裡的寒氣陷阱

Q托嬰中心、幼兒園都有冷氣,再加上老師、保母多數沒有溫養觀念,給孩子準備的點心常是綠豆湯、水果、仙草、愛玉等寒涼食物,可能還有甜點、糖果、甚至冰涼飲料,簡直讓家長防不勝防。請問大環境如此,該如何加強防護呢?

A夏天讓孩子戴帽子、繫小領巾(脖圍)非常重要,護住頭頸咽喉,減少冷房受寒的機會。並讓孩子穿一件稍厚的背心,「背為寒氣之通道」,督脈及四條膀胱經行背,護住背部能減少大半受寒機率。另外,內層要穿吸溼排汗衫,以免活動或受寒後汗出,來不及換,溼衣易再度受寒。準備稍厚睡袋及睡墊,午睡時使用。每日自備保溫水壺裝溫熱飲用水,溫和但堅定地與老師、保母溝通,避免孩子吃進低於體溫的冰冷飲食,座位床位安排上,也避免坐或睡在出風口。活動時若常坐在地板上,就為孩子準備一個好拿取的坐墊。

不能吃、不想吃的食物,先跟老師溝通,也儘可能讓孩子明瞭為何不能吃那些「偽熱食」;偶爾讓他嘗試,後果自負。如果這些禁忌只是壓制,孩子無法入心自發遵守,不旦易激發叛逆心,長大還是會破功。

所以父母在身教的誘習進退,須有章法。並且要讓孩子從小不畏與眾不同,自在作自己。

亦可幫孩子準備一些適合排寒族的點心或小食。例如:減糖或無糖的南棗核桃糕、芝麻糕、原味堅果等。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出版《病從排寒解:22個自主排寒關鍵,教你從飲食入手,徹底預防新病袪除舊疾、溫養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