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二-高年級實習生

文/O子

 

在討論《高年級實習生》之前,

請大家先一起來看一則短短三天,YouTube點擊就破百萬的感人小短片吧!

 

 

 

在看這一則德國超市廣告時,我沒想到我會看到哭了,真的很觸動人心。

從前我一直以為我只要賺夠錢讓媽媽過上好生活、物質不虞匱乏就夠了,

但直到看到媽媽的白髮、工作完後疲倦的面容,我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來忽略爸媽太多了。

不是只要有錢,就能填補父母心中的寂寞與空洞。

 

相同的,在看《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之前,我從來沒想過,

爸媽老了會怎麼過生活?爸媽退休了要怎麼打發時間?爸媽如果提早失去了另一半,那該怎麼辦?

但這些問題身為子女的我都不能代替他們回答。

 

我能想到的方法,未必是爸媽需要的,而我又不能一年365天陪著父母,

他們也沒有什麼額外興趣、又不愛養寵物陪伴,那我到底能做什麼?

 

尤其是前一年,我發現當媽咪沒有工作、休了好幾天假時,

她總會焦慮的走來走去,想找事情做,否則她的人生就好像要生鏽停擺了一樣,

嘴上總會喊著「不知道要做什麼」。

就像《高年級實習生》裡面的男主角班(勞勃狄尼洛 飾)在最開頭說的,

他總覺得心中有個洞無法被填滿,我想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了目標與價值

 

 

圖一-高年級實習生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第一課:人活著,就是需要「被需要」

 

人其實是一種需要與被需要的動物

有被需要的感覺,能付出自己的價值,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尤其看到對方展現笑容的當下,你會覺得那是世上最棒的回饋。

 

 

圖二-高年級實習生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就像茱兒(安海瑟威 飾)的祕書Becky,在電影裡面有一幕真的讓人印象很深刻,

她哭著對班說,她是名校出身,盡心盡力的為工作努力與付出,

但在茱兒的眼裡卻像是一個什麼都做不好的人。

而當茱兒請班來當實習生時,更讓她覺得是不是自己一無是處,所以老闆才要請人來幫忙。

 

這一幕,完完全全體現了她「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需要」的感覺。

 

當然看在班眼中他當然是再明白不過了,因為他之所以來到實習生這個位置,

不就是希望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還能創造些價值」或者「還能燃燒些什麼熱情」而快樂的活下去嗎?

人不管到了哪個年紀,都還是需要被認同、被肯定的

但當人不再需要為物質、為工作而忙碌奔波時,就是最容易失去重心與目標的時候,

因為那時也是他最容易感覺到「自己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最初的班就是這樣一個代表。

 

──這是我在看電影以及德國超市短片時,最大的感受

 

我不希望爸媽最後像影片中的老人一樣,坐著空對餐桌,

也不希望他們跟班一樣,會感覺到心底有個無底黑洞在吞噬他們。

但現代人其實越來越長壽了,除了老後,在更遠的未來還有一個老後

而當「老後的老後時代」來臨時,我真的希望爸媽心中不再有空洞與寂寞

 

 

◎第二課:那些「沒什麼的小事」,就是自我價值的來源

 

所以,我發現我能做的,就是在那些情況到來之前,

多鼓勵他們去做會開心的事,多鼓勵他們去培養自己的生活樂趣,

而不是一旦失去工作、失去子女陪伴就茫然所失。

 

 

圖三-高年級實習生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整部電影裡,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茱兒對班說過的一句話。

這句話記不太完整了,但大概是這樣,

她問班:「為什麼你總是能成為對的人、說對的話、做對的事?」

 

班怎麼回答我已經記不得了,但那時我感覺到,這正是他的價值所在。

也許他老了,無法完全跟上年輕人的流行;也許他老了,沒辦法做太多年輕人能做的業務

但是他有「智慧」,那不是IQ的數值,而是人生歷練後累積出來的無價之寶

所以他用一句話提醒了茱兒,她的祕書需要誇獎與肯定;

他用半生智慧引導茱兒面對每一道人生課題。

很多看似簡單旁觀的話,卻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當然電影一個角色無法代表每個人的人生,

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跟班一樣的背景經歷可以去發揮,

那麼如果電影不能全部代入一般的人,那麼又該怎麼去挖掘所謂的自我價值?

 

後來這個答案,我在《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本書裡面找到了,

也終於知道「價值」並不是那麼形式上的刻板條件。

 

就像現在我的父母,雖然只是閒暇時做些種種植物、學習烹飪、玩個摺紙等這些很日常的事

但只要能讓爸媽覺得快樂,能燃燒起一點點熱情,那就是最棒的事。

因為那些看起來「沒什麼的小事」,往往是構築生活最重要的螺絲釘

 

好比媽咪喜歡烹飪,所以她可以跟旁人分享烹飪心得與訣竅,

就連我有好多拿手菜也是從媽咪那裡學來的。

閒來無事種種九層塔、石蓮花,

摘洗了可以炒個九層塔蛋,石蓮花洗乾淨可以直接吃,還保肝。

甚至種迷迭香、薄荷,偶爾還可以裝飾一場歐式料理異國宴。

這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卻妝點了漫長的後半生,也發揮了自己的價值

 

好像說起來很簡單,但這些確實都是在我出版《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本書時才明白,

原來「老後的生活智慧與心態」是這麼的重要

 

 

◎第三課:學著勇敢面對老去,比學著面對死亡還重要

 

如果說電影只是啟發我注重「老後」的起因,

那麼這本書就是讓我徹底了解「老了該怎麼樂活」的關鍵。

 

 

圖四-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正封面  

 

 

在現今的台灣社會,

很多角落還是存在著「老了就沒用」、「老了只是負擔」的觀念,

甚至很多人不敢或者從來沒有去想老了該怎麼辦?

 

其實邁入老化之後,除了「找出自我價值」以外,

最重要的卻是「如何面對老後生活的心態」。

 

在電影裡面,最一開始的班雖然被錄用了,

但其實只是被空放在那裡,從早上坐到了下班,沒有半封郵件、半點指示。

到了那樣的年紀,恐怕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突破窘境的勇氣」,

不敢改變、不敢表達,有多少人可以像班一樣,站起身來主動出擊?

 

其實很多時候人欠缺的不是勇氣,而只是一個心態的轉變

 

因為班心態轉變了,不再像個囚犯一樣等待老闆判決,

所以他後來創造出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發展出人生的第二春。

 

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電影裡班所演出的每一種人生態度,都在這本書裡得到最好的詮釋

 

吉澤久子的文字就像是將電影裡班的智慧結晶搬到了書裡,甚至更多,

她活了整整97歲,送走了多少親朋好友,但她沒有被孤單、老去擊垮,

30年反而是她人生裡最美好的時光,這需要多少正確的心態與勇氣?

 

看完序時我就在想,如果爸媽可以像她那樣,

即使一個人也可以很美好,為自己快樂而活,那該有多好?

 

很慶幸,我爸媽現在有了自己的生活樂趣,

即使我不在他們身邊,

他們也可以用快活的心態去面對每個階段的自我、度過他們平淡卻愉快的日子。

 

我們都會老,這是每個人共同的課題,只是我們先看到了父母老去的模樣而已。

如果能學會怎麼面對「老去的自己」,那麼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擁抱快樂的第二人生。

 

 

P.S.:愛你的人不多,真的要用心陪伴。

  如果閱讀文章的你還年輕,那麼記得多抽點時間關心父母吧!

  你希望未來二十年後的他們,能過怎樣的人生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采文化 的頭像
    三采文化

    愛在三采閱讀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