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爆編
在《絕地救援》上映的前一天,很幸運受到福斯邀請前去欣賞特映。
除了別出心裁的邀請函,入場之前工作人員還發給每人一顆馬鈴薯,大概是要我們順便拿給瓦特尼吧(好冷)。
第一次在巨幕廳看電影,在那~麼大的螢幕上看到美麗的火星,
還有從小說中「具現化」(編按:《獵人》中專有名詞,念能力的一種XD)的火星任務設備,
身為編輯的我心中默默地洶湧澎湃,有些關於小說的事想跟大家分享。我會謹守職業道德盡量不暴雷的!
- 先看電影還是先看小說
我沒法客觀分析到底先看哪個好,因為小說我已經看過至少三遍了,只好在電影散場時偷聽旁邊的人說什麼。
先看電影的人很容易就會隨著劇情一顆心七上八下,深怕瓦特尼會不會領便當,
或是其中一個隊員不小心就領便當,或是西恩賓去領便當(喂)。
只要是好看的故事,這種不確定的緊張感其實頗享受的,不過我更大推的,當然是先看小說才有的樂趣。
礙於時間限制,電影省略了書中大部分的科學知識解說(還有部分情節),科學宅男宅女們一定會覺得不滿足。
而對我來說,先看小說再看電影,就好像參加了《絕地救援》的行前會,
參與了戰神三號的整個計畫,好像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螢幕上的演員親切得就像老朋友,那些沒看過小說的人根本不知道瓦特尼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偏激)。
在電影院的兩個半小時就像一場歡樂的火星之旅,當然在旅程結束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了。
不論如何,小說和電影以各自的優點加強了彼此不足的部分,非常推薦大家兩者一起搭配著看喔!
- 還記得第一次看稿子
編輯都聽過一句話:好的譯者帶你上天堂。還好《火星任務》有一位認真的好譯者,
聽說她還寫信到成大航太學院去請教騷擾教授。不過再細心的人都會有看不見的失誤,這時候就要靠我幫忙了(捲袖子)。
雖然小說輕鬆幽默,但內容可是包含了扎實的科學,從國中程度到我搆不到的程度都有,文組出來的我可是戒慎恐懼。
一定沒人看過小說編輯在校稿時,一隻手拿筆,另一隻手拿的是計算機吧?
舉例來說,賀密斯號的組員要接瓦特尼回家時,攔截速度是每秒42公尺,
當時我還白目地想:反正你用身體整個抱住他就對啦,很難嗎?
我按按手中的計算機,將分秒單位調整過來,才赫然發現每秒42公尺將近時速150公里,而且是在無重力的環境下……
大家應該知道,「引力」和「重力」的英文都是「gravity」,
但是大家知道什麼時候是地心引力、什麼時候是火星引力,什麼時候是重力嗎?
太空船調整軌道靠的是重力還是引力?旋轉的太空船是為了產生引力還是重力?
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當瓦特尼玩聯氨的時候,我就去問化材系友人;
當瓦特尼開起馬鈴薯農場,我就請教森林系的同事;
至於火星探測車、接駁小艇和太空船長什麼樣子,我只能靠谷歌大神了。
還記得第一次看完稿子時已經是半夜,默默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我終於用文組的腦袋理解了這一切了,
理化老師,我沒有丟你的臉吶(拭淚)!
當然,也是因為小說太好看啦哈哈~
- 選角閒聊
去年小說出版前夕,我們確知了《火星任務》即將拍成電影的消息,
大家立刻開始玩小說編輯最愛玩的遊戲:如果小說要拍成電影,哪個明星來演主角?
詭異的是,似乎選誰都不太對。最後新聞出來了:是麥特戴蒙。
在我的想像中,瓦特尼應該是更年輕、更搞笑一點。但是讓我們冷靜下來算一算,感覺沒個博士學位哪有辦法進的了NASA,
況且瓦特尼還身兼植物學家與工程師(但他好像是碩士學位喔?)再者太空人要上太空,3、4年的訓練跑不掉,
所以麥特戴蒙這年紀來演也還算合理。
這時有同事插嘴:「那他的那個『拍檔』呢?」
誰?喔,原來同事指的是班艾佛列克。
「嗯,但是我覺得麥特戴蒙比較適合演聰明人。」
拜託班的粉絲不要揍我拜託。
(「從《搶救雷恩大兵》到《星際效應》到《絕地救援》,美國政府真的是花了超多、多到誇張的錢在拯救麥特戴蒙。」
這麼說起來,他好像真的是飾演這角色的不二人選。)
- 露易斯指揮官的播放清單
瓦特尼在第38個火星日找到了路易斯指揮官的全套迪斯可,從此成為他的精神糧食(誤),
甚至還選了比吉斯的〈STAYIN’ ALIVE〉當主題曲。電影配樂當然也少不了70年代的熱門金曲,
例如〈TURN THE BEAT AROUND〉、〈DON'T LEAVE ME THIS WAY〉、〈I WILL SURVIVE〉,
而且還要配合歌詞真是超煩的,結果大家就在這種三八氣氛中營救瓦特尼(笑倒)。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衛鮑伊的〈STARMAN〉,歡樂死了,根本就想不到會發生那種事(哪種事?!)(請看小說)。
不知道親愛的作者安迪到底是跟迪斯可有什麼淵源(還是心結),
話說他在今年四月一日在臉書粉絲頁放上了一個連結網址,寫著「終於,電影的第一支預告出爐!」然後我就點了進去……
(上面所說的連結)(出處)
附上電影中露易絲指揮官的播放清單,證明我的清白(這些歌名我也是上網找來的我絕對不是那個年代的人!)
〈Stayin’ Alive〉
〈Starman〉
- 關於小說封面
除了現在最新的電影書衣,其實當初美編做了四款封面,
下面兩張圖是我最喜歡的其中兩款,左邊是去年6月發行的書封;
右邊可是第一次曝光,其設計概念來自《星際爭霸戰》裡會出現的那種太空船的操控儀表板。
最近有不少讀者來詢問是否還有第一版的書封,說他們很喜歡那個封面,美編聽了肯定心花怒放。
大家有沒有發現,那顆紅通通的行星其實是地球,而書名《火星任務》下方有一排灰色的點和線,
那是「The Martian」的摩斯密碼(因為16位元碼和ASCII已經超出我們能理解的範圍),
然後其實我本來想說服美編換成「I’m pretty much fucked.」可是太長了放不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發現我們密碼了?
親愛的作者安迪曾將各種版本的封面放上臉書粉絲頁,還很認真地翻開第一頁,把每種語言的第一句翻譯出來。
我個人還是覺得我們繁體中文版的封面最搶眼啦(偏心是一定要的~)
(出處)
其實我也很喜歡儀表版的那款封面,看它的配色多麼特別,
不如等《火星任務》賣到十萬本,十萬慶功版我們就來改新封面吧(不要擅自替老闆決定),
希望大家能幫我實現這個願望,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