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louds-colors-desert-979599.jpg

文/《願你把將就活成講究》周桂伊 

 

蘭,生完孩子以後,之前要「成為辣媽」的凌雲壯志煙消雲散,每每聚會都是吐槽會:每天弄孩子太晚了,早上起來,我就想多睡一會兒;美是別人的,舒服是自己的。漸漸地,口臭來了,水桶腰也來了,連斑都有些許了……然後她開始感慨:這女人不能生孩子。

 

她走了以後,孩子已經兩歲的小美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原本小美也一樣,想著孩子大一點,三歲再打扮;結果孩子三歲了,又遇到了早起要送他去幼兒園的問題。有一天,一個朋友在路上,居然沒認出她。小美很受刺激,她想,我不能一輩子這樣下去。第二天,她強迫自己早起三十分鐘,在全家人一片鼾聲中洗臉、精心打粉底、塗眼線。

 

奇蹟出現了,那一整天她的心情都很好,路人對她微笑,連孩子也更喜歡她。這樣堅持了一個月後,她再也不能忍受自己邋裡邋遢出門了。她習慣那個更加美好的自己,用自律換來的、心態更篤定的自己。

 

睡覺,還是早起打扮?小小的生活細節裡,包含著我們的人生選擇-放縱,還是自律?

 

自律即是自由

誰不想一頭倒下睡大覺?誰不想享受當下放縱帶來的短暫快感?給自己設定目標,克服阻力、付出代價去實現,本身就是件對抗人性的事。

 

但我們很少意識到,正是因為自律,我們才獲得足夠的收益或者愉悅;當自律變成習慣,會反過來提高自身的自律能力,變得更加強大。

 

自由這個詞語來自西方,它的本身定義有兩個:其一是自主決策,其二就是自我節制。當我們談論成功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談論自我約束。因為所謂成功,都是數次節制,一次回報。

 

我小時候學過芭蕾,剛開始練習芭蕾時,墊步、壓腿、拉伸,都是極其單調和痛苦的。但有一天,量變成為質變,我覺得自己的身體突然打開,觸類旁通地旋轉,那種輕盈和自由,讓我無比欣喜,享受一切。

 

繼續由芭蕾延伸開來-所謂成功,其實都是節制欲望,而後爆發的一種巨大回報。這種回報,有物質的,也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蔡康永說:十五歲覺得學游泳難,放棄學游泳,到了十八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十八歲覺得學英文很難,放棄學英文,二十八歲出現了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美麗的風景。

 

人生前半段,所有自律的苦,都為了讓你後半段,可以自由地選。

 

BBC(英國廣播公司)一個導演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追蹤了不同階層的十個家庭,拍攝了著名的紀錄片《56 UP》。他發現,中產階級那種看似乏味的婚姻,反而帶給人最長久的幸福感。由此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是理性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生活-切井然有序、盡在掌握?還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生活走到哪裡算哪裡,隨心所欲?

 

這種問題永遠有相反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各人對幸福的定義。但他認為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表面上,有序看起來乏味無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卻有游刃的空間;而表面上的自由隨心,卻會帶來後續的混亂,最終是否能擁有自由和愜意也未可知。」

 

康德說,自律即自由。

 

但是,也總有人告訴我:「每次當我下決心自律的時候,壓抑的欲望最後會變本加厲反撲,讓我繳械投降。」

 

比如,我現在體重一百公斤,打算花兩個月變成六十公斤,我努力了,我自我約束了,然後我更絕望了。

 

親愛的,花一年時間從一百公斤到六十公斤,是自律與耐力;想花兩個月做到,那是僥倖和賭局。

 

自律源於清醒的自我認知,首先是對於對抗之事精準地衡量,對自己能力合理地估算。所謂自律,首先就是冷靜啊。你不要做體重的賭徒,更不要做人生的賭徒。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願你把將就活成講究》周桂伊

 

願你把將就活成講究-立體封面300dpi.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采文化 的頭像
    三采文化

    愛在三采閱讀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