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彭懷真
身為幸福家庭協會的理事長,我當然希望落實協會的使命:「使每一個家庭都幸福」。但協會自身能否促成三十幾位理監事、五十幾位工作同仁,個個都有幸福的家嗎?不容易!最近這些年,大家最普遍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家中的長輩病了、失智了、住院了、住進安養機構了,還有隨之而來有關金錢、家務分工,尤其是照顧的考驗。
我通常建議這些朋友,一切以穩住自己為首要。盡可能做到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步調,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工作,只在有限的範圍扮演照顧的角色。回想十幾年前,家母從病重到瀕死,一百多天,我那時擔任東海大學的學務長,工作極為繁重。母親回天家,父親罹癌,最後兩年病情加劇,我那時是東海社工系系主任及協會的祕書長。所幸在家人、同事、部屬,乃至專業人士的支持下,兼顧各種考驗,關關難過關關過,還累積出可貴的心得。因為助人領域三十多年的經驗,我時時提醒自己:「要穩住,用高EQ面對一切考驗。」
本書的主題,就是如何用高EQ做長期照顧者。最可貴的,是站在照顧者而非被照顧者的立場。被照顧者的身體、心理、人際關係等固然需要關懷,但生病中最核心的角色是病人,對抗疾病是首要功課。照顧者則還有很多角色,得應付四面八方的考驗。照顧者通常比被照顧者更辛苦,壓力更大,因此保持情緒的穩定,就能穩住自己,才可以承擔多種角色。
作者是諮商的專家,以鮮活的實例精緻細膩又真誠分析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情緒。負面通常強烈、難忘、深刻,傷害性特別大。照顧時不愉快,即使暫時離開也因為擔憂更加痛苦。作者深深同理這些感受,又以豐富的諮商經驗提醒:你可以有正面的選擇,這是第二篇的主題,很棒又很實際。
從負面到正面的轉折是第七章<認識自己的不足與極限>,然後採取積極的行動改變困境,就是第八章提到的「決心、目標、責任」。其實,第一個決心就是閱讀此書,立即決定目標就是從作者的分享與分析裡,確認自己的照顧責任,不必太大,更不必偉大。
對被照顧者強烈的責任感往往具有殺傷力,包山包海、大小兼顧是不可能走遠的。因此在第三篇之中,作者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重點是尋求協助,包括家人、親友、社群、專業人士等,都可以成為助手。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提供多種協助管道,目的之一是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因此應大大方方使用這些管道,並且把自己遇到的困難說出來,以獲得對家人、對自己,對整個家庭最有效的協助。
藉著長期照顧家人的過程,妳我可以使EQ提升,又能使自我更好。祝福每一位:擁有更好的自我。
本推薦序引自《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