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盲點效應:從此不再錯過眼前對的選擇 》凱莉‧波伊斯 Kelly Boys
你是否曾經有過「低血糖」的時刻,覺得大腦似乎無法正常運作?生物學研究已證實血糖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血糖(特定時間在血液中循環的葡萄糖濃度,也是身體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是自制力的重要能量來源,而自我控制的行為會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比如調節對認知方面(包括質疑自己的想法)的注意力就會增加心智負擔,這就是所謂的「認知努力」(cognitive effort)。分析性的思考需要能量,而能量在人體上正是以葡萄糖的型態呈現。一旦體內的葡萄糖獲得補充(例如吃一塊藍莓瑪芬),控制注意力、調節情緒及應付壓力的表現都會馬上有所改善。」
所以重點來了:當我們確認自己的信念或假設,而不會三心兩意、猶疑不決時,就不會消耗太多的葡萄糖,而且會對自己看待世界的觀點產生由衷的信心。這對我們來說,真的簡單又容易。換句話說,盲點確實幫我們省了不少心力、時間與能量。然而,就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假設缺少質疑,所以就假設這樣是對的。這不是很怪嗎?我們某種程度上相信自己是對的,因為重複確認真相需要消耗體內的葡萄糖存量。演化後的大腦也支持我們,將我們的想法與假設送進潛意識,好讓我們自動去信任自己本能的判斷(別再重蹈覆轍!記住上回的教訓!)。沒錯,這在許多情況下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但倘若我們不多加注意,這種機制在現代世界的運作方法可能會傷害我們。
假設你正在忙,例如在超市採買時想要記起你的購物清單。你會毫無疑問地確認當下所形成的瞬間印象(你的直覺與意見),這是因為你的判斷系統分散了注意力,正在消耗葡萄糖來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買番茄醬、洗碗精與茶葉的要務,這三種不好記的東西要一次想起來。當我們努力想記起要採買的東西時,哪會還有時間去質疑面前走過的那位女人給你的瞬間印象?於是,你整個系統很容易就確認了你的直覺與偏見,因為你能用來質疑它們的剩下資源非常有限。所以你會想:「那女的好煩,自以為有特權。她根本沒注意到是我先來的,就插隊把推車搶走,好沒教養的女人。算了,調味料在哪呢?」
想想你上回的教訓:對某件事深信不疑,到頭來卻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噢,等等……想不起來,是吧?我們的拿手好戲就是相信自己是理性的,我們的心智會肯定我們的想法,彷彿這些想法是客觀真實的,即便其他人都看得見我們眼前的真相,我們就是視而不見。我們就是這樣糊里糊塗的,直到做了一些蠢事,比如愛上某個混蛋,或是只憑第一印象就覺得不適任而將人才往外推,等到他們在其他公司表現出色才後悔不已。不質疑自己的信念,會將我們的盲點偽裝起來。為什麼感情最大的衝突之一就是彼此都覺得自己沒錯,並且極力想證明對方的過錯,這其實是有原因的:一旦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就很難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