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6%96%B0%E5%8C%97%E6%AD%90%E5%BB%9A%E6%88%BF%E7%AB%8B%E9%AB%94%E6%9B%B8%E5%B0%81.jpg 

文/Din

 

對於北歐的了解大約是從設計的家具家飾開始,

喜歡北歐設計那融合「美與機能」的概念,去創造出適合人們使用的生活物品;

而對於北歐飲食呢?

說真的除了noma實在也想不起其他了,

而對於noma的認識也僅僅停留於媒體報導的文章裡頭,

至此還沒真正體驗過「北歐的美食」,

直到開始接觸《新北歐廚房》這本書後,對於北歐飲食更多了深層的了解。

 

當時抱著「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烹煮北歐料理的食譜」的心情去迎接它,

但當細讀字裡行間後發現,《新北歐廚房》不僅是料理方式,而是更深入的探究飲食文化

一種「吃風土」又或者說是「吃在地」的觀念,點醒了在取材容易的現代似乎忽略的生活體悟。

 

現今社會,要去取得許多進口食材,其實已不是一件難事,

但久了挑嘴了,逐漸的遺忘許多生活裡貼近本土的滋味,

不需捨近求遠的原味。

如我們可以輕易取得伊比利豬、美國牛⋯⋯等,

被寵壞的味蕾卻漸漸地遺忘了如東寶豬、黃牛⋯⋯等出自台灣食材的好。

 

書裡提出了北歐著重於「當地食材」的飲食方式,

從靠海地帶或者適合狩獵的林野,豐富運用著身邊的食材去烹調。

在不一樣的土壤種同樣的品種,也孕育出各樣不同風味的蔬果,

而更深刻吸引我的則是他們大量的將野生食材入菜,不過多的添加品嚐著自然的味道。

 

讀後自己也稍稍挑戰一下裡頭的食譜,

運用著新北歐飲食的概念去尋找適合替代的食材,

當然在台灣幾乎什麼都能買得到,

可以找出一樣的進口香草、肉品,但照著複製一份卻不是這本書要說的想法了。

 

 

2.jpg 

於是在週末的一早去了東門市場,尋找這次要料理的食材,

分別是《火烤梭鱸佐希臘風春季時蔬 》《雞肝佐四季豆及鼠尾草 》

 

火烤梭鱸這一道的重點在於梭鱸,

而類似這樣肉質結實點的魚,換成台灣容易見到的鱸魚,

時蔬部分大致有甜椒、茄子、洋菇⋯⋯等,

而提味用的蝦夷蔥就換成便宜又容易買到的青蔥。

 

 

3.jpg 

這道料理方式也相當簡單,時蔬就丟下去炒像熱炒店般的做法快炒一下,

而魚的部分在烹煮之前也先用鹽與一點粗胡椒稍微醃過再煎,

下鍋前記得將鱸魚身上的水分擦乾,這樣就可以減少沾黏。

 

 

1.jpg 

至於《雞肝佐四季豆及鼠尾草 》呢?

除了把黃四季豆換成常見的四季豆,

鼠尾草則是將上一道的小蔥、九層塔以及家裡種植的迷迭香一起作為替代。

雞肝的部分處理完血水,用大量的九層塔、蒜頭、辣椒再倒入米酒醃個1小時左右。

煮法也相當容易,爆香後雞肝炒熟起鍋前再灑入些米酒,

最後在鋪在鹽水燙過的四季豆上即可。

 

 

4.jpg 

但這道菜讓我相當崩潰,

因為市場的雞肉攤,雞肝一次一定要買一斤(相當便宜只要20元),

但這一斤的雞肝每個都相當肥碩,以為熟了之後會小一點,

但沒這回事!不小心變成四季豆佐雞肝了。

 

 

5.jpg 

 

書裡料理方式十分容易,

新北歐飲食強調吃風土的滋味,提倡著對土地的珍惜,

如採收野菜不連根拔起、不過度的捕獲讓自然得以永續循環。

 

 

剛剛好不過多,善加利用當地作物延伸出更多創意的作法,

《新北歐廚房》提醒了在物資充沛的現代,容易被遺忘的那個「簡單的美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三采文化 的頭像
    三采文化

    愛在三采閱讀

    三采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